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160604 讓孩子冒險中成長

TVB  星期五檔案
20160520 讓孩子冒險  限時重溫
***********
黃鎮昌Marco,一個主辦繩索活動的負責人,
曾安排父母和子女,一起沿著繩索,
由地面爬到相等於三層樓高的位置。

他指,香港的父母,對這些活動,
會擔心孩子有危險,慢慢令一家人,
有機會去做不同的事情。或讓小孩,
去做一些爸媽平時少准許,
但同參與又可做的事情。

我們,給他們開拓這樣的平台。

參與孩子,有回應指,發覺平時媽媽,
在很多的事情,都會幫我做了。今次終於,
可以調換角色,幫助媽媽。多了一點默契。

而媽媽的回應則認為,若孩子捱點苦,
受點挫折,可助將來工作遇困難時,
承受得起沖擊,解難前進。

面對困難,孩子,表現出自信的一面。

讓爸媽與孩子,一同面對風險。
同害怕齊克服,然後這些記憶,
是可以一家人,記得一世的,而且深刻。

出生於農場的Marco,八兄弟姊妹負責務農養豬。
在家,有叫他記一世的生活。
冬天有霜,夏天有颱風水浸。
其實,無甚日子,是沒有天災的。
有不幸的事,不愉快的事,很正常的。

有什麼困難出現,從不會覺得,
這是一個大問題,或大危機。
只要持續踏出一步,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

小時候,不用協助家務時,喜歡通山跑。
又會自製魚竿釣魚。他的成長,就是這樣,
充滿了自然的歷險。喜歡到處走走看看,
喜歡去探索。最後,成了成長的印記及體驗。

2015年,曾帶四歲的大女,到台灣去單車環島遊。
稍後,亦會帶細仔去。Marco的爸爸,也很支持,
覺得是好事。爸爸有資格,帶子女出門,
可成為子女成長,體驗社會的經驗。

Marco六歲,家裡負責砍柴燒水,
不少家長,會覺得很危險。
不准用刀,又不准用火,通通是危險。
這是一個問題。什麼也不用嘗試,
孩子什麼也不能經歷,難聽一點的話,正像廢柴。

故家長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
最好,當然是教他們怎樣用。
他不時以獅子仔老虎仔,來比喻形容孩子,
被放在室內當寵物養。給了一條鍊,限制活動範圍,
並要求孩子乖。轉頭,又駡孩子,
無主見,不敢做事,不能吃苦。
孩子,在這世代,遇上這樣的怪獸家長,
有點慘情。

但他說,只要小朋友願意學習,可以在生活中,
學到很多東西。

在一個暑期的兩日一夜尼泊爾高山行程,
事前準備工作會中,
最終目標訂在登上一座五千多米的高山。
Marco是他們其中的一位導師。
由策劃,訓練到實踐,他不會做主導。
只會從旁觀察和間中給意見。
全部,會交給這班參與的中學生,負責。

有學生指出,一手一腳去做,執拾行裝,
行程計劃,都是要用很多不同的元素去思考。
每次登完一座山,成功感會很大,會很開心。

Marco指出,起動,碰到問題是怎樣,
到問題解決,得到滿足感,我們百分百歸回給他們。

有女學生的媽媽,對尼泊爾之行,有保留。
Marco則建議,他們一起討論。
女學生憂慮,不幸出現高山反應,便要自行下山。
我媽媽很擔心,人身安全的問題。

Marco指出,想把這個狀況,交回學生自己分析解決。
有學生建議,可整隊人一起上那座山,如果一人有事,
那整隊人就下來吧。又有建議,開個家長會,
讓家長聽聽孩子怎樣說安排細節。

Marco安排了,在到尼泊爾十四天旅程前,
進行一次出發前評估練習,
讓他們自行檢測,做成如何。

Marco觀察到,年青人的眼裡,對感興趣的東西,
是有團火,有朝氣的。他想做,他會付出,
且有他自己的主見。做完之後,會感覺到他們,
對自己有份滿足。有種蠢蠢欲試的力量。

到尼泊爾登山前,面對高山症疑慮和體能挑戰,
過去一年,用了超過三十日行山,做體能訓練。
好像某次,就需要負重至少十五公斤的行裝。

Marco明白,父母是會擔心的。
人生裡,有些事情,是不能確保的。
反而,我們只能確保,用心去做,用心去嘗試。
他關心的,是孩子,在這個歷程中,如何做足準備。
他關心的,是孩子,用怎樣的態度,去做準備。

孩子們,在訓練中,到達頂峰目標地時,
會同心同聲宣告,齊起齊跌。
有著共同努力克服前面挑戰的心志。
為同一理想達成而宣告,就是這樣子的態度。

出發前,學生CK的家長,
曾與孩子,糾纏於嘗試與否的掙扎中。
但當孩子決定了,又見孩子主動的解說行程,
爸媽擔心的地震,高山反應等,立時安心。
孩子,不論是體能上,或意志上,
都表現出充分準備的解說。
家長,都非常滿意,孩子的表現及事前準備。

原來,CK是家中的獨子,父母承認對孩子,
過份的保護。小學時,他的時間表,
主要是做功課和溫習。連課外活動,都由父母決定。
例如,學爸爸喜歡的網球,時間安排,找教練指導等。
但,他一般,不會記在心上。

CK失望,因為本來應該做完功課,就可以玩,
可以看電視,打球等。但,現實是,完功課後,
就要刷牙睡覺。因怕媽媽責罵,故沒有說明想法。

父母,見CK越大越不開心,更發現除了讀書好外,
待人處事,就較弱。例如,媽媽吩咐,
不論跟好或壞的朋友相處時。CK指出,不懂分好與壞。

父母,有種叮一聲的,醒覺,發覺似乎過份保護孩子了。
不讓孩子與外面接觸,但這樣做,就變相缺了人生經驗。
其實,遇見一些事,走出自己的舒適地帶,
才可以接觸。

四年前,父母准予CK參與歷奇活動。見到孩子勇敢了。
作為父母,有一番新的體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
幹些事,亦讓孩子,慢慢去實踐。容讓孩子犯錯。

網球,隔了一道網,有疏離的感覺。
少了一種互動,足球,有互動及近身的經歷。
所以,他現在閒時找我踏波,作為父母,很開心。
在球場上,包容父母的,是孩子CK。

這事上,發現孩子,是有著心思,去諒解或體諒他人。
後面的路,已放心的,讓他自己走下去。

回說Marco,工作的地方,已協調所有員工四時十五分放工,
但七時四十五分上班。好處是,未拍拖的,可看下書。
拍緊拖的,可以接另一半,或去喝杯飲品,買份禮物。
又或現在,可以在有太陽的情況下,回家與孩子玩玩,
同作些親子的事情。

與孩子玩得最多的,是做家務。
孩子,很喜歡模仿父母,所以平時,
我們幹什麼,就讓他們,跟著做。
讓孩子處理家務,不是訓練,
只是讓孩子們做些能建立滿足感的事情。

女兒從幼稚園回來,就要自己清洗餐盒。
Marco發現,女兒洗毛巾盒子時,懂得上下搖晃。
站在提升高度的小椅子時,
懂自行調節椅子前後的位置,
以致不使自己跌倒。

上年,帶了女兒去台灣環島單車遊。
今年,便帶細仔,去台環島單車遊。
Marco,曾六次騎單車,遊台灣。
故,真正接受挑戰的,是兩歲半的細仔黃溢。

一到機場,Marco予兒子二千新台幣。
跟著便去取單車,為孩子戴頭盔,
囑咐,孩子長大了,要學懂戴頭盔,
下次試著自己戴上。
之後,在Let's go的相互打氣後,出發。

Marco指,父母最棒的東西,會與孩子分享。
他認為自己最擅長的,就是騎單車,及行山。
所以,就帶孩子騎單車,及行山。

途中,會對孩子說,我們努力好嗎?
我們上山。喝點水嗎?睡著了?

可能有人會批評說,自私。
不顧危險。

那,我會指出,坐車也或撞車,
走在行人路上,也或被人撞或車撞。
一個人,不敢去冒險,才是最大的危險。

親情間,不是要做些事情,是他記得才去做。
也不是他學到,才去做。
同在一起,就是好。

Marco相信,他環島的經驗,
可以助他完成這750公里的旅程。
帶著孩子到處去,讓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
去面對生活難題。

拿錢出來,在誰人到?
今天,吃飯的錢,在誰手上?
告訴爸爸想吃什麼?
魚,要嗎?拿飲品,好嗎?
爸爸,拿自己的,孩子,你要取自己的。
拿吧,不怕。用PatPat把門頂著...拿著,叻仔。
OK了,付錢,謝謝。要找錢啊。
還有,找錢。

其實,這些不起眼無傷大雅的點點生活難題,
造就了孩子很多的能力。
所以,我的成長活動,全部都是沒有遊戲的。
全部,都是做著一樣事情,
主題的衣食住行,全部交給孩子。

Marco,絕不擔心,孩子把錢掉了。
縱然掉了,也很有價值。
因為孩子,自小會懂得,自我管理。

時而踏單車,時而吃點東西,
孩子,或未必知道,去過什麼地方。
但,Marco,感受到孩子的快樂。

他超級開心。他開頭不敢說國語,
但Marco覺得孩子開始慢慢放膽講。
今天我覺得,孩子做得不錯。

叻仔,給你Good一個。

孩子知道,到台灣,是要做一件事。
就是,要吃雪糕。

孩子,最期待的一刻,終於出現。
但他又一次,遇到難題。
他,選擇了一支冰棒,Marco心裡想,
哎呀。

孩子,看著Marco放入口中的雪條,
自己的冰棒,原來不是雪條。

幸好,孩子沒有一點脾氣。跟著,他找方法解決。

問他,剛才如何解決,孩子說,到櫃台姐姐,剪刀。
問他,吃雪糕,開心嗎?開心。

Marco,指出,好像這樣,現在就足夠了。
山長水遠,來到台灣,看似好無聊。
在便利店門口,吃雪糕。
家人的反應,或說,香港無得吃嗎?

但,在香港,最壞是,工作放不下。
我,離開了香港,心就全屬於孩子了。

Marco教導孩子,詞語駁詞語的,以國語發問。
請問,一間,房間,有沒有?

在家裡,無可能,單獨和他在一起。
十分好,十分正。

孩子洗頭後,用風筒吹。
開制,你,驚不驚?
細佬都敏俊?
細佬都敏俊?哈哈,誰人教你講呀?

Marco稱,這是爸爸的浪漫。

整個旅程十四日。整個過程中,看見孩子在香港,
沒見過的另一面。

我發覺,孩子的專注力,很高。忍耐力,很高。
這兩天,未聽過孩子,說曳曳豬,這幾個字。

曳曳豬,不喜歡你。

對呀,這兩天,孩子沒有說過,幾乎沒有。
孩子,是可愛。好到一個地步,很可愛,很抵錫。

Marco,對孩子的秩序及禮貌,看得很緊。
做訪問期間,孩子在鏡頭訪問前,走來走去。
被Marco阻止。

只可以睡覺覺,睡在這裡。開始,上來。

其實,我不是一位慈父。
孩子,打擾我們這樣的傾談,真的攪搗。
所以,要告訴孩子,一定要睡覺。
我,很有立場。
我,很寬闊,給孩子,很寬闊。
但,我的邊線,很清晰。

我,不是要孩子,怕我。
但,我要孩子知道,爸爸真的有事情要完成。
亦有些事情,真的不可以做。

在水稻田的環境裡,鈎起與爸爸在農田的情景。
並且,在父子在情感上的微妙關係。

我以前爸爸,予我的空間,
可能,是我爸爸,在那個角落的田裡。
我,就在這邊,做其他的工作。

爸爸,無走得太遠,就在附近。
讓我有一種,很安心的探索。

其實,離開一點距離,孩子,是活得更好。
孩子,比我想像的,更好。真的。

每個生命,其實,都能夠把困難和逆境,
轉危為機。越是逆境,就歷練和豐富,
一個不一樣的孩子出來。

孩子,在台灣旅程後,自豪對爸爸媽媽說,
我自己完成所有的事,自己買東西,自己刷牙,
自己拿背囊,小悅叻叻,細佬叻叻。

相信孩子,在成長中冒險,讓孩子冒險,是有著益處的。
Marco.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