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 星期五檔案
20160520 讓孩子冒險 限時重溫
***********
黃鎮昌Marco,一個主辦繩索活動的負責人,
曾安排父母和子女,一起沿著繩索,
由地面爬到相等於三層樓高的位置。
他指,香港的父母,對這些活動,
會擔心孩子有危險,慢慢令一家人,
有機會去做不同的事情。或讓小孩,
去做一些爸媽平時少准許,
但同參與又可做的事情。
我們,給他們開拓這樣的平台。
參與孩子,有回應指,發覺平時媽媽,
在很多的事情,都會幫我做了。今次終於,
可以調換角色,幫助媽媽。多了一點默契。
而媽媽的回應則認為,若孩子捱點苦,
受點挫折,可助將來工作遇困難時,
承受得起沖擊,解難前進。
面對困難,孩子,表現出自信的一面。
讓爸媽與孩子,一同面對風險。
同害怕齊克服,然後這些記憶,
是可以一家人,記得一世的,而且深刻。
出生於農場的Marco,八兄弟姊妹負責務農養豬。
在家,有叫他記一世的生活。
冬天有霜,夏天有颱風水浸。
其實,無甚日子,是沒有天災的。
有不幸的事,不愉快的事,很正常的。
有什麼困難出現,從不會覺得,
這是一個大問題,或大危機。
只要持續踏出一步,問題總是可以解決的。
小時候,不用協助家務時,喜歡通山跑。
又會自製魚竿釣魚。他的成長,就是這樣,
充滿了自然的歷險。喜歡到處走走看看,
喜歡去探索。最後,成了成長的印記及體驗。
2015年,曾帶四歲的大女,到台灣去單車環島遊。
稍後,亦會帶細仔去。Marco的爸爸,也很支持,
覺得是好事。爸爸有資格,帶子女出門,
可成為子女成長,體驗社會的經驗。
Marco六歲,家裡負責砍柴燒水,
不少家長,會覺得很危險。
不准用刀,又不准用火,通通是危險。
這是一個問題。什麼也不用嘗試,
孩子什麼也不能經歷,難聽一點的話,正像廢柴。
故家長對孩子,有著很大的影響。
最好,當然是教他們怎樣用。
他不時以獅子仔老虎仔,來比喻形容孩子,
被放在室內當寵物養。給了一條鍊,限制活動範圍,
並要求孩子乖。轉頭,又駡孩子,
無主見,不敢做事,不能吃苦。
孩子,在這世代,遇上這樣的怪獸家長,
有點慘情。
但他說,只要小朋友願意學習,可以在生活中,
學到很多東西。
在一個暑期的兩日一夜尼泊爾高山行程,
事前準備工作會中,
最終目標訂在登上一座五千多米的高山。
Marco是他們其中的一位導師。
由策劃,訓練到實踐,他不會做主導。
只會從旁觀察和間中給意見。
全部,會交給這班參與的中學生,負責。
有學生指出,一手一腳去做,執拾行裝,
行程計劃,都是要用很多不同的元素去思考。
每次登完一座山,成功感會很大,會很開心。
Marco指出,起動,碰到問題是怎樣,
到問題解決,得到滿足感,我們百分百歸回給他們。
有女學生的媽媽,對尼泊爾之行,有保留。
Marco則建議,他們一起討論。
女學生憂慮,不幸出現高山反應,便要自行下山。
我媽媽很擔心,人身安全的問題。
Marco指出,想把這個狀況,交回學生自己分析解決。
有學生建議,可整隊人一起上那座山,如果一人有事,
那整隊人就下來吧。又有建議,開個家長會,
讓家長聽聽孩子怎樣說安排細節。
Marco安排了,在到尼泊爾十四天旅程前,
進行一次出發前評估練習,
讓他們自行檢測,做成如何。
Marco觀察到,年青人的眼裡,對感興趣的東西,
是有團火,有朝氣的。他想做,他會付出,
且有他自己的主見。做完之後,會感覺到他們,
對自己有份滿足。有種蠢蠢欲試的力量。
到尼泊爾登山前,面對高山症疑慮和體能挑戰,
過去一年,用了超過三十日行山,做體能訓練。
好像某次,就需要負重至少十五公斤的行裝。
Marco明白,父母是會擔心的。
人生裡,有些事情,是不能確保的。
反而,我們只能確保,用心去做,用心去嘗試。
他關心的,是孩子,在這個歷程中,如何做足準備。
他關心的,是孩子,用怎樣的態度,去做準備。
孩子們,在訓練中,到達頂峰目標地時,
會同心同聲宣告,齊起齊跌。
有著共同努力克服前面挑戰的心志。
為同一理想達成而宣告,就是這樣子的態度。
出發前,學生CK的家長,
曾與孩子,糾纏於嘗試與否的掙扎中。
但當孩子決定了,又見孩子主動的解說行程,
爸媽擔心的地震,高山反應等,立時安心。
孩子,不論是體能上,或意志上,
都表現出充分準備的解說。
家長,都非常滿意,孩子的表現及事前準備。
原來,CK是家中的獨子,父母承認對孩子,
過份的保護。小學時,他的時間表,
主要是做功課和溫習。連課外活動,都由父母決定。
例如,學爸爸喜歡的網球,時間安排,找教練指導等。
但,他一般,不會記在心上。
CK失望,因為本來應該做完功課,就可以玩,
可以看電視,打球等。但,現實是,完功課後,
就要刷牙睡覺。因怕媽媽責罵,故沒有說明想法。
父母,見CK越大越不開心,更發現除了讀書好外,
待人處事,就較弱。例如,媽媽吩咐,
不論跟好或壞的朋友相處時。CK指出,不懂分好與壞。
父母,有種叮一聲的,醒覺,發覺似乎過份保護孩子了。
不讓孩子與外面接觸,但這樣做,就變相缺了人生經驗。
其實,遇見一些事,走出自己的舒適地帶,
才可以接觸。
四年前,父母准予CK參與歷奇活動。見到孩子勇敢了。
作為父母,有一番新的體會。放手,讓孩子自己決定,
幹些事,亦讓孩子,慢慢去實踐。容讓孩子犯錯。
網球,隔了一道網,有疏離的感覺。
少了一種互動,足球,有互動及近身的經歷。
所以,他現在閒時找我踏波,作為父母,很開心。
在球場上,包容父母的,是孩子CK。
這事上,發現孩子,是有著心思,去諒解或體諒他人。
後面的路,已放心的,讓他自己走下去。
回說Marco,工作的地方,已協調所有員工四時十五分放工,
但七時四十五分上班。好處是,未拍拖的,可看下書。
拍緊拖的,可以接另一半,或去喝杯飲品,買份禮物。
又或現在,可以在有太陽的情況下,回家與孩子玩玩,
同作些親子的事情。
與孩子玩得最多的,是做家務。
孩子,很喜歡模仿父母,所以平時,
我們幹什麼,就讓他們,跟著做。
讓孩子處理家務,不是訓練,
只是讓孩子們做些能建立滿足感的事情。
女兒從幼稚園回來,就要自己清洗餐盒。
Marco發現,女兒洗毛巾盒子時,懂得上下搖晃。
站在提升高度的小椅子時,
懂自行調節椅子前後的位置,
以致不使自己跌倒。
上年,帶了女兒去台灣環島單車遊。
今年,便帶細仔,去台環島單車遊。
Marco,曾六次騎單車,遊台灣。
故,真正接受挑戰的,是兩歲半的細仔黃溢。
一到機場,Marco予兒子二千新台幣。
跟著便去取單車,為孩子戴頭盔,
囑咐,孩子長大了,要學懂戴頭盔,
下次試著自己戴上。
之後,在Let's go的相互打氣後,出發。
Marco指,父母最棒的東西,會與孩子分享。
他認為自己最擅長的,就是騎單車,及行山。
所以,就帶孩子騎單車,及行山。
途中,會對孩子說,我們努力好嗎?
我們上山。喝點水嗎?睡著了?
可能有人會批評說,自私。
不顧危險。
那,我會指出,坐車也或撞車,
走在行人路上,也或被人撞或車撞。
一個人,不敢去冒險,才是最大的危險。
親情間,不是要做些事情,是他記得才去做。
也不是他學到,才去做。
同在一起,就是好。
Marco相信,他環島的經驗,
可以助他完成這750公里的旅程。
帶著孩子到處去,讓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
去面對生活難題。
拿錢出來,在誰人到?
今天,吃飯的錢,在誰手上?
告訴爸爸想吃什麼?
魚,要嗎?拿飲品,好嗎?
爸爸,拿自己的,孩子,你要取自己的。
拿吧,不怕。用PatPat把門頂著...拿著,叻仔。
OK了,付錢,謝謝。要找錢啊。
還有,找錢。
其實,這些不起眼無傷大雅的點點生活難題,
造就了孩子很多的能力。
所以,我的成長活動,全部都是沒有遊戲的。
全部,都是做著一樣事情,
主題的衣食住行,全部交給孩子。
Marco,絕不擔心,孩子把錢掉了。
縱然掉了,也很有價值。
因為孩子,自小會懂得,自我管理。
時而踏單車,時而吃點東西,
孩子,或未必知道,去過什麼地方。
但,Marco,感受到孩子的快樂。
他超級開心。他開頭不敢說國語,
但Marco覺得孩子開始慢慢放膽講。
今天我覺得,孩子做得不錯。
叻仔,給你Good一個。
孩子知道,到台灣,是要做一件事。
就是,要吃雪糕。
孩子,最期待的一刻,終於出現。
但他又一次,遇到難題。
他,選擇了一支冰棒,Marco心裡想,
哎呀。
孩子,看著Marco放入口中的雪條,
自己的冰棒,原來不是雪條。
幸好,孩子沒有一點脾氣。跟著,他找方法解決。
問他,剛才如何解決,孩子說,到櫃台姐姐,剪刀。
問他,吃雪糕,開心嗎?開心。
Marco,指出,好像這樣,現在就足夠了。
山長水遠,來到台灣,看似好無聊。
在便利店門口,吃雪糕。
家人的反應,或說,香港無得吃嗎?
但,在香港,最壞是,工作放不下。
我,離開了香港,心就全屬於孩子了。
Marco教導孩子,詞語駁詞語的,以國語發問。
請問,一間,房間,有沒有?
在家裡,無可能,單獨和他在一起。
十分好,十分正。
孩子洗頭後,用風筒吹。
開制,你,驚不驚?
細佬都敏俊?
細佬都敏俊?哈哈,誰人教你講呀?
Marco稱,這是爸爸的浪漫。
整個旅程十四日。整個過程中,看見孩子在香港,
沒見過的另一面。
我發覺,孩子的專注力,很高。忍耐力,很高。
這兩天,未聽過孩子,說曳曳豬,這幾個字。
曳曳豬,不喜歡你。
對呀,這兩天,孩子沒有說過,幾乎沒有。
孩子,是可愛。好到一個地步,很可愛,很抵錫。
Marco,對孩子的秩序及禮貌,看得很緊。
做訪問期間,孩子在鏡頭訪問前,走來走去。
被Marco阻止。
只可以睡覺覺,睡在這裡。開始,上來。
其實,我不是一位慈父。
孩子,打擾我們這樣的傾談,真的攪搗。
所以,要告訴孩子,一定要睡覺。
我,很有立場。
我,很寬闊,給孩子,很寬闊。
但,我的邊線,很清晰。
我,不是要孩子,怕我。
但,我要孩子知道,爸爸真的有事情要完成。
亦有些事情,真的不可以做。
在水稻田的環境裡,鈎起與爸爸在農田的情景。
並且,在父子在情感上的微妙關係。
我以前爸爸,予我的空間,
可能,是我爸爸,在那個角落的田裡。
我,就在這邊,做其他的工作。
爸爸,無走得太遠,就在附近。
讓我有一種,很安心的探索。
其實,離開一點距離,孩子,是活得更好。
孩子,比我想像的,更好。真的。
每個生命,其實,都能夠把困難和逆境,
轉危為機。越是逆境,就歷練和豐富,
一個不一樣的孩子出來。
孩子,在台灣旅程後,自豪對爸爸媽媽說,
我自己完成所有的事,自己買東西,自己刷牙,
自己拿背囊,小悅叻叻,細佬叻叻。
相信孩子,在成長中冒險,讓孩子冒險,是有著益處的。
Marco.
2016年6月3日 星期五
160604 綠化天台要美貌與智慧並重?
TVB 講清講楚
20160529 綠化天台監管的灰色地帶 限時重溫
***********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講師許俊文指,
城大塌天台事故,予我們一個細察執漏的機會。
綠化天台,不同於美化天台。
屋頂結構,設計綠化屋頂的形式,用的泥,
種植物料的重量,選取植物的種類,
綠化技術,去水設計,排水檢測保養等,
會直接影響將來得出來的總重量。
人為因素,不能忽略,以城大事故為例,
為何一個不乎合在上,
有人為操作的鋼枝結構延長天面,
竟可通過在其上加載負重,
建綠化屋頂,不可思議。
當中為何沒人說出來?
當中為何沒人提醒城大,或提醒承建商?
事情已發生了,是否不涉人為因素?
無人需要負責任?又或集體負責制了事?
疑問未解,無論設計或施工,
又或各個環節,反映確有認知不足的問題。
要顧及的事,還有,將來什麼樣的功夫去,
打理這些植物,
2013年11月22日的歐洲拉脫維亞超級市場慘劇,
有多於54人傷亡。出事當天,曾發生火警警報。
但在場保安檢查警報後,以為誤鳴,
無採即時疏散措施。又,其屋頂鋼架結構,
原先設計是一枝過的,但施工時,因運輸未能配合,
故最後發現是由兩枝接駁的。
其中間接駁點,就是受力最弱的地方。
承建商亦承認,有此事實。
相信亦是問題所在,間接致全頂塌下的主因。
之後,有專家及大學教授協助研究,
在報告裡列出以上多個證實致意外的原因,
與城大事件,是很類似的。
但城大的保安,今次事件顯明較機警,值得稱讚。
即時疏散運動中心的學生及職員,免了人為傷亡。
他相信,要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巡查未必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因單靠政府屋宇署的人手及人力,
可預期根本是,無辦法,短時間內,
檢查全港綠化屋頂。
反而,提高事故及安全的認知性,更為重要。
這便可自行,做一些初步的檢查。
如發現,有漏水問題,或出現一些奇怪的情況,
再找政府或其他人跟進,會較有效及實際。
若果公眾有一些清晰的指引,及資料,
例如小學中學大學等校長,或相關人員的話,
他們,便可自行先做檢查。如發現問題嚴重,
或懷疑有倒塌風險的話,那便可即時疏散,
或再找政府部門協助。
基本上,如發現天花出現漏水或石屎剝落,
那要趕緊即時處理或尋求協助。其他情況,
無需過份憂慮,因不存在即時倒塌的危險。
因風險來自屋頂負載的結構設計,
鋼架不同於石屎結構,故與大廈高度,
未必關聯太大。但屋面大小,會有著影響。
如中間有否支柱承重,排水處理是否應付等。
又若一屋頂,設計時,是預設不讓人上去的話,
屋頂承載力,一定有限。而發現在其上,
已進行了大型綠化工程的話,
便需要盡快檢查,並善後,可免風險。
現時,香港的建築物條例,只涉及建築設計與
結構設計等的問題,作出規範,
但不包括綠化種植技術的資料及指引。
綠化屋頂的情況,是存在灰色地帶。
如放多少盆栽,才需要入則。
其實,很多國家地區城市,
如中國,新加坡,德國,日本等,
都對屋頂綠化技術,備有準則或指引,
提供有用資料,提高公眾認知,
對減少風險有著幫助。
現時,政府發出的原則,通涵等,
與準則或指引,是大可同的。
因後者,可以詳細交代。
現時,多見以重點列出,
如屋頂負重量,種植種類,屋頂綠化形式,
重要影響因素等。
又,屋頂美化,或不乎綠化屋頂的基本原則及功能。
屋頂綠化,既可美化,又要求做到至少三個功能內涵。
第一,經濟價值和效益,綠化面可保護原本天面的材料。
始終,天台日曬雨淋,易剝落老化。
致使不用每隔數年,更換防水或保養維修。
至少,可延長屋頂材料壽命。
那,間接,節省了維修和保養。
第二,得著環保的四個好處。助控雨水。
節能,如降溫隔熱。
淨化空氣,因植物可濾過塵埃。
如北京,非常積極推動綠化屋頂,
或城市綠化,因對處理PM2.5空氣污染有幫助。
最後,可增加生物的多樣性,給予昆蟲雀烏生活居所。
故,若屋頂設計,是乎合相關的承載力,
又排水等各樣配合,已有樓梯讓人進出活動的,
那原先荒野的屋頂,是可變為美麗,
又有效的天台花園,也可作農耕活動。
讓人種菜飲茶休息,也成具效益的教育舒展,
甚或治療的場地。
綠化及種植後的保養及跟進,不單定期檢查。
留意排水問題,衛生問題。更要顧及生物,需要打理。
積水,會否蚊蟲滋生。若,植物需不時更換的,
可能要選擇適合模式,或單元化綠化屋頂系統,
可方便在商場,住宅天台等環境,作更替變款。
20160529 綠化天台監管的灰色地帶 限時重溫
***********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講師許俊文指,
城大塌天台事故,予我們一個細察執漏的機會。
綠化天台,不同於美化天台。
屋頂結構,設計綠化屋頂的形式,用的泥,
種植物料的重量,選取植物的種類,
綠化技術,去水設計,排水檢測保養等,
會直接影響將來得出來的總重量。
人為因素,不能忽略,以城大事故為例,
為何一個不乎合在上,
有人為操作的鋼枝結構延長天面,
竟可通過在其上加載負重,
建綠化屋頂,不可思議。
當中為何沒人說出來?
當中為何沒人提醒城大,或提醒承建商?
事情已發生了,是否不涉人為因素?
無人需要負責任?又或集體負責制了事?
疑問未解,無論設計或施工,
又或各個環節,反映確有認知不足的問題。
要顧及的事,還有,將來什麼樣的功夫去,
打理這些植物,
2013年11月22日的歐洲拉脫維亞超級市場慘劇,
有多於54人傷亡。出事當天,曾發生火警警報。
但在場保安檢查警報後,以為誤鳴,
無採即時疏散措施。又,其屋頂鋼架結構,
原先設計是一枝過的,但施工時,因運輸未能配合,
故最後發現是由兩枝接駁的。
其中間接駁點,就是受力最弱的地方。
承建商亦承認,有此事實。
相信亦是問題所在,間接致全頂塌下的主因。
之後,有專家及大學教授協助研究,
在報告裡列出以上多個證實致意外的原因,
與城大事件,是很類似的。
但城大的保安,今次事件顯明較機警,值得稱讚。
即時疏散運動中心的學生及職員,免了人為傷亡。
他相信,要避免同類事件發生,
巡查未必是最好的解決方法。
因單靠政府屋宇署的人手及人力,
可預期根本是,無辦法,短時間內,
檢查全港綠化屋頂。
反而,提高事故及安全的認知性,更為重要。
這便可自行,做一些初步的檢查。
如發現,有漏水問題,或出現一些奇怪的情況,
再找政府或其他人跟進,會較有效及實際。
若果公眾有一些清晰的指引,及資料,
例如小學中學大學等校長,或相關人員的話,
他們,便可自行先做檢查。如發現問題嚴重,
或懷疑有倒塌風險的話,那便可即時疏散,
或再找政府部門協助。
基本上,如發現天花出現漏水或石屎剝落,
那要趕緊即時處理或尋求協助。其他情況,
無需過份憂慮,因不存在即時倒塌的危險。
因風險來自屋頂負載的結構設計,
鋼架不同於石屎結構,故與大廈高度,
未必關聯太大。但屋面大小,會有著影響。
如中間有否支柱承重,排水處理是否應付等。
又若一屋頂,設計時,是預設不讓人上去的話,
屋頂承載力,一定有限。而發現在其上,
已進行了大型綠化工程的話,
便需要盡快檢查,並善後,可免風險。
現時,香港的建築物條例,只涉及建築設計與
結構設計等的問題,作出規範,
但不包括綠化種植技術的資料及指引。
綠化屋頂的情況,是存在灰色地帶。
如放多少盆栽,才需要入則。
其實,很多國家地區城市,
如中國,新加坡,德國,日本等,
都對屋頂綠化技術,備有準則或指引,
提供有用資料,提高公眾認知,
對減少風險有著幫助。
現時,政府發出的原則,通涵等,
與準則或指引,是大可同的。
因後者,可以詳細交代。
現時,多見以重點列出,
如屋頂負重量,種植種類,屋頂綠化形式,
重要影響因素等。
又,屋頂美化,或不乎綠化屋頂的基本原則及功能。
屋頂綠化,既可美化,又要求做到至少三個功能內涵。
第一,經濟價值和效益,綠化面可保護原本天面的材料。
始終,天台日曬雨淋,易剝落老化。
致使不用每隔數年,更換防水或保養維修。
至少,可延長屋頂材料壽命。
那,間接,節省了維修和保養。
第二,得著環保的四個好處。助控雨水。
節能,如降溫隔熱。
淨化空氣,因植物可濾過塵埃。
如北京,非常積極推動綠化屋頂,
或城市綠化,因對處理PM2.5空氣污染有幫助。
最後,可增加生物的多樣性,給予昆蟲雀烏生活居所。
故,若屋頂設計,是乎合相關的承載力,
又排水等各樣配合,已有樓梯讓人進出活動的,
那原先荒野的屋頂,是可變為美麗,
又有效的天台花園,也可作農耕活動。
讓人種菜飲茶休息,也成具效益的教育舒展,
甚或治療的場地。
綠化及種植後的保養及跟進,不單定期檢查。
留意排水問題,衛生問題。更要顧及生物,需要打理。
積水,會否蚊蟲滋生。若,植物需不時更換的,
可能要選擇適合模式,或單元化綠化屋頂系統,
可方便在商場,住宅天台等環境,作更替變款。
訂閱:
文章 (Atom)